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的行动足迹,唱响边疆民族团结的山海之歌,引导地海学子厚植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3日,威廉希尔“卧龙青雁”兴疆固边实践团前往珲春甩湾子断桥、大唐珲春发电厂、古城村、沙坨子口岸等地,了解边疆发展、感受戍边生活。
立断桥之上,悟戍边之责
“卧龙青雁”兴疆固边实践团成员在移民管理警察的带领下,踏上了珲春市历史悠久的甩湾子断桥。这座始建于1938年的桥梁,因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英安镇甩湾子村而得名,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与历史的痕迹。1945年,随着日本军队在东北的败退,苏联红军为阻断日军退路,毅然炸毁了桥体中部,留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断痕,也铸就了今日我们所见的悲壮景观。现如今,移民管理警察一直以来坚守在国境线上,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立于甩湾子断桥之上,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领略到了甩湾子断桥背后的历史故事,更深刻理解了戍边职责的神圣与边疆稳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观大唐电厂,边陲献光行
“卧龙青雁”兴疆固边实践团成员抵达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珲春热电分公司,了解企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故事。四十余年间,大唐珲春发电厂驻守边陲、奉献光明,在中、朝、俄三国交界之地,描绘了一幅守疆、固疆、兴疆的壮丽诗篇。在深入了解大唐珲春发电厂“十八盘精神”的核心内涵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觉边疆发展的必要性,纷纷赞叹珲电拓荒者们不断探索创新、建设边疆的伟大精神。
实践团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的边疆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探访古城村,感悟文明史
满族故里,千年古城。到达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后,“卧龙青雁”兴疆固边实践团成员在三家子派出所警察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头修筑的“三家子历史文化墙”。古城村不仅是珲春市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更是东北边疆地区历史脉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存在让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印记更加鲜明,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证。
在细细品味这份厚重的历史时,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被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震撼,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内涵。这份意识,如同一条隐形的纽带,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紧紧相连,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坚固基石。
遥遥口岸行,深深戍边情
在沙坨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戍边警察的故事。移民管理警察戍守国门的身影,在晨曦中拉长,在夜幕里隐没,夜以继日、忠诚奉献。这些戍边的故事,如同一股温暖的清流,缓缓淌入实践团成员们的心田,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们不仅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感激,更激发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用青春与热血回馈国家,服务人民。房义哲同学表示:“在G331国境线上,移民管理警察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我们要以移民管理警察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在本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在移民管理警察的引导下,更加全面地理解固边稳边兴边的重要性、边防检查站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未来,“卧龙青雁”兴疆固边实践团会继续发扬戍边警察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更加扎实的社会实践,为维护国家的边疆安全、促进边境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