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的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11月1日,威廉希尔“卧龙青雁”兴疆固边实践团联合圈河边检站一同前往珲春市河南街道永盛社区开展老员工走边关体验民俗民风活动。
舌尖上的非遗,岁月里的故事
活动开始前,“卧龙青雁”兴疆固边实践团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换上了传统的民族服饰。在朝鲜族姨们耐心的教学下,同学们知道了辣白菜的起源、腌制过程的演变以及延边州辣白菜的独特亮点,并亲手参与了辣白菜的制作。同学们与移民管理警察一起将特制的辣酱涂抹在洗净的白菜上,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后,一道酸甜脆爽的开胃辣白菜就制作完成了。随后实践团成员一同品尝了朝鲜族的特色美食,比如打糕、米肠等,这些民族美食不仅是朝鲜族人民饭桌上的传统美食,更是朝鲜族人民抹不去的乡愁记忆。实践团成员们在制作与品尝民俗美食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自己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份子,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承载着朝鲜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朝鲜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非遗之美,跨越时空的共鸣
随后,朝鲜族阿姨们热情的向我们展示了朝鲜族传统舞蹈,用碟子舞、象帽舞等舞蹈形式生动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朝鲜族的民俗文化、生活情趣巧妙地被融入在绰约多姿的舞蹈动作之中通过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知道了象帽舞历史悠久,它是由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用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驱赶野兽或狩猎后甩动发髻庆贺演变而来。象帽舞是农乐舞最高的表现形式,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团成员们跟随阿姨们学习象帽舞的基本动作与长鼓的使用,在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象帽舞的魅力,也对这一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更加坚定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信念,增强了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保护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非遗技艺,连接心与手的艺术
最后,在剪纸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同学们欣赏了剪纸与易拉罐的精美作品,她向同学们讲解了满族非遗文化剪纸的历史发展、制作技巧与近年来的创新。风格粗犷是满族剪纸的重要特征,与其他民族的剪纸风格迥异,鲜明的个性别具一格。在造型上,满族剪纸不随类赋彩,而是追求更大胆、强烈的色彩体现满族人民的希望。
在奶奶耐心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剪刀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实践团成员们深切体会到了剪纸这项艺术的精湛与独特,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热爱,了解了每一个剪纸图案的背后蕴含着的民俗文化与美好寓意,这种文化内涵通过一个个剪纸作品得以传承,让同学更加感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劳动人民的智慧。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增强了对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感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如今面临的诸多挑战。非遗文化,是民族精神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在传承中不断被创造、持续有创新,这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见证,也是文化自强的当代实践。民族团结齐奋进,同心共筑中国梦。身为新时代老员工,我们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